生命的內戰:用《孫子兵法》與《易經》破解紅斑性狼瘡的「風火相煽」之局
【戰略總綱】《道德經》的警示:「強梁者不得其死」
紅斑性狼瘡,是一場人體内部的「全面戰爭」。它並非外敵入侵,而是《聖經》中該隱殺亞伯的悲劇,是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發起的「不對稱作戰」。其本質,如《道德經》所言,是系統內部失去了柔軟與平衡,過度剛強(免疫亢進)而導致的自我毀滅。
【第一章】《易經》卦象:先天體質的「戰略佈局」
一個人的先天體質,如同出廠設定的「戰略態勢」,決定了其防禦的薄弱環節。
「水火未濟」卦:君火不明,相火妄動
此卦象徵火在水上,難以交融。對應《內經》中「少陰君火」(心、腎之溫煦功能)與「少陽相火」(肝、腎之元陽)的失調。這是一種先天性的指揮系統紊亂,導致體內的生命之火(免疫反應)失去制約,轉為焚燒自身的邪火。這正是《素書》所云:「陰計外泄者敗」,內部的控制機制(陰)已然失效。
「風火家人」卦:厥陰風木助長燎原之勢
此卦本為家和之象,但在病機中,卻成了「風助火勢」的凶局。肝臟對應的「厥陰風木」,主司人體的疏泄與調達(免疫調節)。當風木不調,便化為內風,其「善行而數變」的特性,完美解釋了病情為何多變、遊走,如同《36計》中的 「聲東擊西」。
【第二章】《孫子兵法》戰局:疾病發展的「攻防三部曲」
疾病的進展,是一場完整的戰役演變。
初期:「伐交」階段的邊境衝突
《孫子兵法》:「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。」
病邪(風火)首先攻擊體表的「邦交」地帶——皮膚、關節、黏膜。臉部蝴蝶斑是邊境哨所燃起的烽火;關節痛是邊境摩擦。此時若能有效「伐交」(及早診斷與介入),便可避免全面戰爭。中期:「伐兵」階段的全面會戰
《孫子兵法》:「其疾如風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。」
病邪由氣分深入營血,展開全面總攻。高熱是戰場的熊熊烈火;血液系統異常(貧血、血小板減少)是後勤補給線被切斷;各種嚴重炎症是戰場上的焦土政策。此階段是 「殺敵一千,自損八百」 的消耗戰,治療目標在於《鬼谷子》的「忤合之道」,以強力手段(清熱涼血)控制火勢,尋求停戰談判。後期:「攻城」階段的戰略癱瘓
《孫子兵法》:「攻城則力屈。」
長久戰爭耗盡國力(人體正氣)。火為陽邪,最易耗氣傷陰,最終導致 「陰陽兩虛」 。腎臟(生命之根本)這個「國之首都」被圍攻,出現蛋白尿、腎衰竭;心、腦等重要城市相繼告急。此時局面,已如《國富論》中國家經濟的全面衰退,必須從重建根本(滋陰補腎)著手。
【第三章】《理想國》的治理:治療的終極哲學
治療此病,如同柏拉圖構建一個正義的城邦,需要靈魂中理性、激情與欲望的三位一體。
理性(統治者):必須是現代醫學的精准診斷與規則治療,扮演《聖經》中摩西的角色,帶領人民(身體)走出埃及(疾病急性期),立下嚴格的「十誡」(用藥與生活規範)。
激情(護衛者):是患者堅韌的求生意志與正向心態,運用 「吸引力法則」 ,將能量聚焦於康復與平靜,而非恐懼與抱怨。
欲望(生產者):是身體本能的修復力與慾望,需要被疏導與節制,而非壓抑。這需要《塔木德》的實踐智慧,在飲食、作息上找到符合律法的潔淨與平衡。
最終的治療境界,是達成《黃帝內經》所說的 「陰平陽秘」 ,亦即《道德經》的 「沖氣以為和」 。讓對立的陰陽二氣,在一個動態的、充滿生機的系統中和諧交融。
結語:從《心經》到《因果論》的終極關懷
面對這樣的生命課題,《心經》的 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 提供了終極的心靈解脫。它教我們觀照病痛,而不被病痛定義;經歷苦難,而不讓苦難成為生命的全部。
這整個過程,更是一場深刻的 《因果論》 示現:先天體質是「因」,後天環境與治療是「緣」,最終的健康狀態是「果」。唯有以《易經》的智慧明察因果,以《孫子兵法》的謀略應對戰局,以《道德經》的無為涵養根本,方能在此生命的內戰中,尋得一方寧靜,達到真正的「與病共存」,乃至「超越疾病」。
關於醫療與法律的重要聲明
醫療行為聲明:
本文內容源自古典哲學與文化理論之探討,並非現代醫學診斷與治療依據。紅斑性狼瘡為重大疾病,患者務必遵從合格醫師之專業指導,進行正規治療,切勿延誤就醫或自行停藥。
資訊使用聲明:
本文所有觀點僅供學術與參考之用,不構成任何醫療或法律建議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