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分段對照白話解析
【序分:點出核心法要】
原文: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白話解析:
觀自在菩薩(即觀世音菩薩),在進行深層的「般若波羅蜜多」(以最高智慧到達彼岸)修行時,清晰透徹地洞察到,構成萬物與自我的五種元素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其本質都是「空」的。正因如此,他能徹底超脫並化解世間所有的痛苦與災難。
【正宗分:闡釋「空」的內涵】
原文:
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白話解析:
舍利弗啊,(物質現象)「色」與其本質「空」沒有不同,「空」也與「色」沒有不同;「色」本身就是「空」,「空」本身也呈現為「色」。其餘的(精神現象)「感受」、「思想」、「意志」、「識別」這四蘊,也完全都是同樣的道理。原文:
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白話解析:
舍利弗啊,一切現象的「空性」本質,是:沒有所謂的誕生與消亡,沒有所謂的污垢與清淨,沒有所謂的增加與減少。
【說明「空」的現象與境界】
原文:
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。白話解析:
因此,在這「空」的本質中,沒有物質的存在,沒有感受、思想、意志、識別的存在;沒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(這六種感官)的存在;沒有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(這六種感官對象)的存在;沒有眼識所能見的界限,乃至沒有意識所能思維的界限。原文:
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。白話解析:
(在空性中,)沒有「無明」(愚癡)的存在,也沒有「無明」被滅除這回事;乃至沒有「老死」的存在,也沒有「老死」被滅除這回事。沒有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這四聖諦的分別,沒有「智慧」的執著,也沒有「證得」的執著。
【闡明菩薩與諸佛的證境】
原文:
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。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白話解析:
正是因為沒有任何「所得」的執念,菩薩們依靠這至高無上的智慧,內心沒有任何障礙。因為沒有障礙,所以就沒有恐懼,能夠徹底遠離一切錯誤、虛幻的認知與妄想,達到了最終極的「涅槃」境界。原文:
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白話解析:
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一切諸佛,也都是依靠這至高無上的智慧,才證得了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(無上正等正覺,即最終極、最圓滿的覺悟)。
【祕密分:盛讚般若之功德】
原文:
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白話解析:
所以我們應當知道,「般若波羅蜜多」是偉大的神聖咒語,是偉大的光明咒語,是至高無上的咒語,是無與倫比的咒語,它能消除一切痛苦,這是真實不虛的真理。
【流通分:說出咒語】
原文:
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,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白話解析:
所以,現在就說出「般若波羅蜜多」的咒語,這個咒語是:
「去吧!去吧!到彼岸去吧!大家都到彼岸去吧!願迅速成就覺悟!」
核心概念總結
般若波羅蜜多:本文核心,指「透過最高智慧,到達解脫彼岸」的方法與境界。
五蘊皆空:打破對「自我」與「萬物」的實體執著,看清其緣起性空的本質。
空:並非「沒有」,而是指「沒有固定不變、獨立自存的實體」。一切現象都是因緣條件和合而生,也因條件離散而滅。
心無罣礙:當理解了「空性」,就不再會被外在現象與內在情緒所束縛,達到絕對的自在。
這部僅260字的經典,濃縮了佛教般若思想的精華,是一部直指人心、見性成佛的無上指南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