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如戰場!用《孫子兵法》與《鬼谷子》拆解「偷功幽靈」的連環計
【開場白】
朋友,你是不是也遇過這種「辦公室雙面人」?開會時把你當空氣,散會後把功勞當氧氣。與其氣得內傷,不如我們今天換個視角,把這場辦公室鬧劇,當成一盤融合了古今智慧的戰略棋局來下。
第一幕:謀定而後動——《孫子兵法》的「先勝」思想
《孫子兵法》說:「昔之善戰者,先為不可勝,以待敵之可勝。」意思是,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,再等待戰勝敵人的機會。
歷史典故小故事: 三國時,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挑釁和女裝羞辱,就是堅守不出。他不是怕,而是在等待。等待蜀軍糧草耗盡,等待對手出現破綻。最後,他等到了,不戰而勝。
台版通俗解析: 你現在要做的不是衝上去跟他吵架,那只会讓你看起來像個情緒失控的麻煩製造者。第一步是「穩住」,把自己的提案做得更紮實,讓它無可挑剔。同時,開始 「記錄」——會議記錄、郵件往來,都是你的「糧草」。當你的立論基礎堅不可摧時,他就很難找到縫隙鑽進來。
第二幕:知彼知己,鬼谷子的「飛箝之術」
鬼谷子大師教我們:「審其意,知其所好惡,乃就說其所重,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,以箝求之。」你要摸清對方的真實意圖,用他喜歡的東西(比如功勞、名聲)作為誘餌,反過來牽制他。
歷史典故小故事: 戰國時,蘇秦、張儀這些縱橫家,為什麼能憑一張嘴說動國君?就是因為他們事先做足了功課,知道對方是怕死、貪利還是好名,然後對症下藥。
台版通俗解析: 你這位同事,很明顯「好名貪功」。與其讓他偷,不如你來「給」。下次開會,你可以主動出擊,在他還沒開口否定前,就看著他說:「這個點子的初步構想,我跟[A同事]討論後,覺得還有一些細節可以優化,[A同事]剛剛會前也給了我一些靈感,大家覺得怎麼補強比較好?」
你這麼做,等於:公開確認你的「原創者」身分。
把他(和其他人)拉進來當「見證人」。
用「功勞」這個誘餌,把他「箝」在一個公開的協作框架裡,讓他難以獨攬。
第三幕:因果與博弈——種下你的「業力種子」
《道德經》云:「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;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。」想讓他倒楣,不如先讓他膨脹。從因果論來看,他種下「偷盜」與「妄語」的因,未來必然會收穫人際信任崩潰的果。這不是迷信,而是職場生態學。
博弈論視角: 這是一場重複博弈。你每一次的清晰記錄與公開確認,都是在改變遊戲的「支付矩陣」,讓他「偷功」的成本變高,收益變低。當他發現偷你的功勞不划算時,自然會去找軟柿子。
特工思維應用: 特工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。你的提案、你的人脈、你的功績,也應該有多重備份與不同渠道的曝光。讓老闆從不同人口中聽到你的貢獻,建立一個「情報網」,讓單一的謊言無法生存。
【大師總結】
親愛的朋友,這不是一場需要撕破臉的戰爭,而是一場關於「影響力」與「話語權」的佈局。運用《易經》的「潛龍勿用」,在初期隱忍積累;運用《36計》的「隔岸觀火」,看他能自嗨多久;最後用《聖經》的「把凱撒的歸還凱撒」,優雅而堅定地,拿回屬於你的一切。
記住,你的職場,就是你修練的道場。共勉之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