陰清陽道:從「製造問題—解決問題」循環看透商業本質的雙面哲學
「真正的賺錢高手,不僅解決問題,更懂得製造問題。」
——《首富都在用的陰招:陰侵陽道,賺錢天機》
表面看,這是一則揭露「商業陰招」;實則,它觸碰了經濟運作最深層的悖論:所有繁榮,皆建構於「問題—解決」的永恆循環之上。從古代道士「捉鬼致富」的寓言,到現代企業「計劃性報廢」的現實,這套被稱為「陰清陽道」(亦作「陰侵陽道」)的賺錢邏輯,既是資本主義的引擎,也是道德困境的根源。
一、「陰清陽道」是什麼?從捉鬼寓言看商業本質
以一則古代故事開場:村莊鬧鬼,人心惶惶。老道士帶徒弟進村,焚符驅邪,村民感激涕零,奉上金銀。但真相是——那「鬼」,正是道士暗中製造的。他先製造恐懼(陰),再提供解方(陽),形成「問題—解決」的閉環,從中獲利。
這聽來陰險,卻是現代商業的常態:
計劃性報廢(Planned Obsolescence):1920年代「太陽神燈泡卡特爾」協議將燈泡壽命刻意縮短至1000小時,確保消費者持續購買——不是燈泡不能更耐用,而是「太耐用」會摧毀利潤。
軟體更新綁定:手機廠商每年推新機種,舊機因系統更新而變慢,逼用戶升級——問題是隱形的,解決方案卻要付費。
健康焦慮行銷:美容品牌宣稱「膠原蛋白流失=老了」,再販售膠原蛋白飲——先植入恐懼,再賣希望。
這正是「陰清陽道」的現代顯化:先以「陰」(隱蔽手段、人為問題)侵入市場,再以「陽」(解決方案、正當產品)收割利潤。
二、《易經》與《陰符經》:陰陽相生,天機在用不在藏
「陰清陽道」之名,雖帶「陰招」之嫌,但若回歸《易經》本義,陰陽本無善惡,只是宇宙運行的兩股力量。
《易經·繫辭上》云:「一陰一陽之謂道。」
——問題(陰)與解決(陽)本是一體兩面。沒有「病」,何來「醫」?沒有「渴」,何來「水」?
而《陰符經》更直指核心:「天地萬物之盜,萬物人之盜,人萬物之盜。三盜既宜,三才既安。」
——萬物相互「盜取」能量以生存,關鍵在「宜」(平衡)。商人「盜用」人性弱點(如恐懼、慾望)創造需求,若過度則成剝削,若適度則成服務。
真正的「天機」,不在隱藏陰謀,而在掌握陰陽轉化的節奏。
如同本田CB750的案例:它並未「製造問題」,而是創造一個新標準(高性能、低價位摩托車),讓舊市場「自動變成問題」。這不是陰招,而是陽謀——高明到讓對手無法不跟進。
三、《孫子兵法》與博弈論:致人而不致於人,方為上策
說:「成功商人不僅解決問題,更能創造問題。」這正是《孫子兵法·虛實篇》「致人而不致於人」的商業實踐。
低段位玩家:被市場問題驅動(致於人)——消費者抱怨電池不耐,我就做快充。
高段位玩家:主動定義問題(致人)——我讓消費者相信「充電5分鐘,通話2小時」才是標準,舊機瞬間淘汰。
在博弈論中,這稱為「改變博弈規則」(Changing
the
Game)。
蘋果不參與Android的硬體參數戰,而是創造「生態體驗」新賽道,迫使對手進入其主導的框架——這正是「陰侵陽道」的陽謀版本:不隱瞞,但你無法逃脫。
四、《素書》與《塔木德》:利己須以利他為根,否則富不過三代
然而,若只執著「製造問題以牟利」,終將墮入《素書》所警:「賞及無功,罰及無罪者,慎之。」
——若利潤來自虛假需求或人為災難(如推高藥價、煽動族群對立牟利),則德不配位,必有災殃。
《塔木德》亦云:「賺錢的方法有千萬種,但唯有誠實的生意能傳三代。」
猶太商業智慧強調:真正的財富,是讓對方「心甘情願付錢,且感謝你解決了問題」。
因此,「陰清陽道」的高階運用,應如末段所言:「讓利潤與善意同時流動。」
低級陰招:製造焦慮→賣解方(如:宣稱「你臉垮了!」→賣抗老霜)。
高級陽道:揭示盲點→賦能行動(如:Apple Vision Pro不賣「防衰老」,而賣「擴展現實」的創造力)。
五、鬼谷子與特工思維:捭闔之間,掌握需求節奏
《鬼谷子》講「捭闔之道」:
「捭」為開啟,揭露問題、激發需求;
「闔」為閉合,提供方案、收穫信任。
真正的商業高手,懂得在「捭」與「闔」間切換節奏。
例如特斯拉:
捭:揭露燃油車對環境的隱形危害(製造道德焦慮);
闔:提供電動車作為救贖方案(陽光正向形象)。
這不是欺騙,而是「引導認知」。
如同特工任務中的「心理操作」(PSYOP):不強迫你相信,而是讓你「自己得出結論」。
六、塔羅與吸引力法則:你的意圖,決定陰陽流向
若從靈性視角看,「陰清陽道」的本質,取決於創作者的內在意圖(Intention)。
塔羅「惡魔」牌:象徵被慾望綁架的陰招——製造上癮、剝削弱者、隱藏代價。
塔羅「皇后」牌:象徵豐盛與創造的陽道——提供真正價值,讓雙方都成長。
吸引力法則亦提醒:你專注於「剝削人性」,宇宙回饋你短利與官司;你專注於「服務人性」,宇宙回饋你長期信任與口碑。
七、行動指南:如何運用「陰清陽道」而不失德?
問自己:我解決的是「真問題」還是「人造痛點」?
真問題:如節省時間、提升效率、療癒創傷。
人造痛點:如「不買就落伍」「不用就老十歲」。
讓客戶「事後感謝你」,而非「事後後悔」
——這是檢驗商業道德的黃金標準。創造「升級路徑」,而非「淘汰陷阱」
——如Adobe Creative Cloud提供持續更新,而非刻意讓舊版崩潰。利潤來自價值,而非恐懼
——定價應反映你為客戶創造的實際收益,而非他們的焦慮程度。
結語:陰陽之道,存乎一心
「陰清陽道」不是邪術,而是對人性與市場規律的深刻洞察。
問題永遠存在,關鍵在:你是放大痛苦以牟利,還是轉化痛苦為成長契機?
《心經》云: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
真正的商業智慧,不在操弄恐懼,而在照亮盲點,讓人看見出路。
當你以利他之心行利己之事,陰即是陽,謀即是道。
這,才是首富們不說的「天機」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