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變頻率,錢流不止:從「創造價值」與「富足心態」解鎖財富能量的無形戰略
「財富不在於辛苦追逐,而在於改變內在頻率與思維模式。」
——倪海廈《改變頻率,錢流源源不斷!》
在這個充斥「搞快錢」「副業焦慮」「財富密碼」的時代,中醫大師倪海廈卻逆流而上,提出一個看似玄妙卻直指核心的觀點:真正的財富,是你「振動頻率」的必然結果,而非拼命追逐的偶然收穫。
這段YouTube影片沒有教你「投資技巧」或「理財公式」,而是直指財運背後的能量法則、心態結構與智慧本體。乍聽之下,這像是「吸引力法則」的東方版本;但若深究其內核,卻可與《易經》的變易哲學、《素書》的德本思想、《陰符經》的天人感應、博弈論的資訊不對稱,乃至塔羅牌「女祭司」的內在智慧相互印證。
本文將以「CC0無版權、無法律風險」為前提,結合您指定的多元思想體系,解析這段影片背後的深層邏輯,並轉化為一套現代人可實踐的「財富能量心法」。
一、財富的本質:不是「追來的」,而是「感召來的」
倪海廈開宗明義指出:「許多人越拼命追錢,錢越跑得遠。」這顛覆了「努力=成功」的線性思維。而此觀點,其實早在《易經·乾卦》中已有呼應:「君子以自強不息」,但「強」不在外力,而在內德。
▶ 《易經》視角:富者,德之餘也
《易傳》曰: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。」真正的財富,是德行與智慧的自然溢出,而非強求的結果。就像一棵健康的大樹,果實自會成熟掉落——你不必爬上去搖晃,只需照顧根本。
▶ 吸引力法則的東方詮釋:頻率決定共振對象
當你內在充滿「匱乏感」「嫉妒」「恐懼」(如影片所說:「別人有錢一定是做了壞事」),你的能量場便與「貧窮意識」共振。反之,若你專注於「我能為世界創造什麼價值」,你的頻率便與「豐盛宇宙」同步——錢流,只是這種共振的外顯。
▶ 塔羅牌啟示:「女祭司」與「星星」的雙重隱喻
「女祭司」(The High Priestess):象徵潛意識、直覺與未顯現的智慧。財富的第一步,是靜下來傾聽內在聲音,而非追逐外在噪音。
「星星」(The Star):代表希望、療癒與無條件的信任。富足心態,正是相信「宇宙會供應」的深層信念。
二、富足心態的三大實踐:從「捨不得」到「感恩流動」
影片中強調:「轉變對花錢的心態,從捨不得變成感恩,是改運的關鍵。」這看似簡單,實則是對「能量封閉系統」的突破。
▶ 鬼谷子的「開合之道」:財為活水,非死物
鬼谷子講「捭闔」,財富亦然。若你視金錢為「必須緊抓不放」的死物,能量便凝滯;但若你能大方欣賞高品質事物、樂意投資自我、慷慨助人,金錢便如活水,在你生命中形成正向循環。
▶ 《素書》的「德本論」:有德者,財自歸之
《素書》云:「德足以懷遠,信足以一異。」當你以誠信、創造力與利他之心行事,他人自然願意與你合作、付費、推薦——財富,是他人對你價值的「投票」。
▶ 現代行為經濟學佐證:「心理帳戶」的解放
諾貝爾獎得主理查·塞勒(Richard Thaler)提出「心理帳戶」理論:人會把錢分類(如「血汗錢」「意外之財」),導致非理性節儉。真正的富足心態,是打破這種心理枷鎖,視所有金錢為「流動的能量」,用於創造更大價值。
三、智慧 ≠ 知識:財富的終極護城河是「體悟力」
影片結尾強調:「智慧無法傳授,只能體悟。」這點極其關鍵——今日太多人沉迷「學習速成法」,卻忽略真正的財富創造,來自對人性、市場與自我的深刻洞察。
▶ 《陰符經》的「盜機」思想:看透規律,方能借勢
「天地萬物之盜,萬物人之盜,人萬物之盜。」真正的高手,懂得觀察天地運行之「機」(規律),並順勢而為。例如:
看透「焦慮經濟」背後的收割邏輯(如影片所說:「從渴望暴富者身上賺錢」);
不被「心靈雞湯」綁架,而是建立自己的判斷系統。
▶ 博弈論的「資訊優勢」:多數人是棋子,少數人是棋手
影片提到:「社會利用慾望與焦慮獲利。」這正是博弈論中的「資訊不對稱」——操控者掌握心理規律,而大眾在情緒驅動下做出非理性決策。真正的財富創造者,必須跳脫「玩家」身份,成為「遊戲設計者」。
▶ 特工思維:識別「敘事陷阱」
CIA訓練特工辨識「敘事操控」(Narrative Manipulation)。今日的「財富故事」(如:靠一個APP翻身、跟大師學三天年入百萬)往往是精心包裝的收割工具。智慧者不輕信故事,而是問:「誰在講?他的動機是什麼?背後的機制是什麼?」
四、中老年守財心法:財富需要「能量防護罩」
倪海廈特別提醒中老年人:「賺錢不難,守財更難。」這呼應《孫子兵法》「善守者,藏於九地之下」的防禦智慧。
▶ 《孫子兵法》與財富防禦:藏富於德,而非藏富於形
真正的「守財」,不是把錢藏在保險箱,而是建立「不可被收割的價值」——例如專業口碑、家庭信任、社區影響力。這些無形資產,才是財富的終極護城河。
▶ 《塔木德》的財富觀:錢要「生錢」,更要「生德」
猶太智慧經典《塔木德》說:「錢財是僕人,不是主人。」中老年人應思考:如何讓財富服務於家族傳承、社會貢獻與心靈成長?而非被財富所綁架。
五、行動指南:三步打造你的「高頻財富場」
每日「富足冥想」:
閉眼想像自己已擁有理想財富狀態,並感受「我能為他人帶來什麼」——不是幻想消費,而是想像創造價值的場景。清理「貧窮信念」:
寫下你對金錢的負面信念(如「有錢人都是壞人」「我不配擁有」),然後用《素書》德本思想或《心經》空觀一一轉化。建立「價值輸出」系統:
無論你做什麼工作,每天問:「今天我為世界解決了什麼問題?」財富,永遠流向解決問題的人。
結語:財富是智慧的顯化,不是努力的獎賞
倪海廈的這場演講,表面上談「改運招財」,實則是一場「心性革命」。
他提醒我們:真正的財富自由,不在銀行帳戶數字,而在你能否不受匱乏感驅使,自由地創造、給予與流動。
這與《心經》「心無罣礙,無有恐怖」相通;與《國富論》「自利協調市場」呼應;更與塔羅「世界」牌(The World)——完成內在整合、與宇宙共舞——遙相契合。
願我們都能從「追錢的人」,轉變為「感召財富的場域」。
因為當你成為豐盛本身,錢,自然會流向你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