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從《孫子兵法》角度改進現代消防策略?
——以「先勝後戰、全勝為上」重塑城市防災體系
「是故百戰百勝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戰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」
——《孫子兵法·謀攻篇》
在現代城市高樓林立、人口密集的背景下,傳統消防策略常陷入「事後滅火、人海戰術、高風險突入」的被動循環。然而,若回歸《孫子兵法》的戰略本質——重謀略、輕力戰;重預備、輕應急;重系統、輕個體——我們便能從根本上重構一套「不戰而勝」的現代消防體系。
一、「先勝後戰」:從「滅火」轉向「防火」的戰略升維
《孫子兵法》原文:
「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。」
問題現狀:
當前消防資源過度集中於「火場救援」,而非「火災預防」。許多城市在建材審查、逃生設計、社區演練上投入不足,導致火災「必然發生」,只能被動應戰。
改進策略:
立法層面:
強制高層建築使用「不燃或難燃外牆材料」,如同《孫子》所言「善戰者,無智名,無勇功」——最好的勝利,是火根本燒不起來。資源配置:
將30%以上消防預算投入「預防系統」:智慧感測器、自動噴淋、防火隔間、社區防災教育。績效指標:
不以「撲滅多少場火」為功,而以「減少多少起火災」為榮。
✅ 核心轉變:消防局應是「城市免疫系統」,而非「急救擔架隊」。
二、「知己知彼」:建立「火場AI兵棋推演」系統
《孫子兵法》原文:
「知彼知己,百戰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勝一負;不知彼不知己,每戰必殆。」
問題現狀:
火災現場資訊混亂,消防員常在「未知建築結構、未知起火點、未知被困者位置」的情況下強行突入,風險極高。
改進策略:
BIM+IoT整合:
所有新建築必須提交「建築資訊模型」(BIM),內含樓層結構、電氣管線、逃生路徑,並與城市消防指揮中心即時同步。AI火勢模擬:
起火瞬間,系統自動模擬火勢蔓延路徑、濃煙擴散速度、結構脆弱點,生成「動態戰術地圖」。無人機先遣偵察:
火災發生3分鐘內,無人機升空,紅外線掃描熱點,回傳即時影像,實現「先知彼,再出兵」。
✅ 特工思維應用:消防員應如CIA特工,行動前必有完整「任務簡報」與「撤離方案」。
三、「致人而不致於人」:掌握火災應變的節奏主動權
《孫子兵法》原文:
「善戰者,致人而不致於人。」
問題現狀:
消防隊常被火勢牽著鼻子走——哪裡冒煙就撲向哪裡,陷入疲於奔命的被動局面。
改進策略:
主動隔離戰術:
不急於撲滅起火點,而是優先封鎖防火門、啟動排煙系統、切斷電力供應,將火勢「關進牢籠」,使其無法蔓延。誘導式排煙:
利用建築設計的「煙囪效應」,主動開啟特定窗戶或排煙口,引導濃煙向上排出,避免灌滿逃生通道。心理預演:
定期舉辦「無預警火災演練」,訓練居民與消防員在混亂中仍能執行標準程序,掌握「人的節奏」。
✅ 《鬼谷子》呼應:「欲聞其聲,反默;欲張,反斂。」——有時「不滅火」,才是控制火的最佳方式。
四、「全勝為上」:以「零傷亡」取代「零財損」的價值重構
《孫子兵法》原文:
「凡用兵之法,全國為上,破國次之……是故百戰百勝,非善之善者也。」
問題現狀:
部分開發商與地方政府仍以「降低建造成本」為優先,犧牲逃生空間、使用便宜建材,只求「火災損失可接受」。
改進策略:
立法定義「全勝標準」:
「全勝」不是沒燒錢,而是沒傷人。建築設計必須確保「即使起火,所有人有90%以上生還率」。保險機制導向:
保險公司對通過「高階防火認證」的建築提供低費率,形成市場誘因。社區共治:
成立「防火自治會」,居民共同監督逃生通道、定期演練,落實「全民皆兵」的防災文化。
✅ 《易經》智慧:「天地之大德曰生。」——城市設計的終極德行,是保障生命。
五、「因地制勝」:高樓、老宅、工廠的「差異化戰法」
《孫子兵法》原文:
「夫地形者,兵之助也。料敵制勝,計險厄遠近,上將之道也。」
問題現狀:
消防策略「一刀切」,高樓與老舊公寓用同一套應變流程,效率低下。
改進策略:
超高層 |
預設「避難層」、配備樓層間滅火機器人、雲梯僅用於15層以下; |
老舊公寓 |
強制加裝室外逃生梯、無線煙霧警報、社區志工巡檢; |
工業廠房 |
儲存區自動隔離、化學品專用滅火系統、無人巡檢機器人。 |
✅ 孫子兵法啟示:沒有「萬能戰術」,只有「因地制宜」的精準部署。
結語:消防的最高境界,是「無火可滅」
《孫子兵法》從未教人如何打得更狠,而是教人如何不必打。
真正的「善戰者」,是那位在大樓設計圖上就畫好防火隔間的建築師;
是那位堅持使用高價不燃材料的開發商;
是那位每月檢查滅火器的社區志工;
是那位教孩子「濃煙來時趴下走」的家長。
城市安全,不在雲梯多高,而在預見多深、準備多細、人心多齊。
願我們的城市,不再需要英雄式的犧牲,
因為最好的消防,是從來不需要出動。

留言